汇博热能:以自主创新破解核电行业“卡脖子”难题
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背景下,重工业和高科技相辅相成,正在为国家建设注入新的动力。12月23日,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称沈阳仪表院)全资子公司沈阳汇博热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称汇博热能)在其生产车间内展开了一场激动人心的生产活动,标志着国产化核电设备的新纪元正式拉开帷幕。
随着“第三代核电阀门用金属波纹管关键技术攻关及推广应用”项目的成功完成,汇博热能在国内核能行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副总工程师张文良多次强调,在在核电工程中,金属波纹管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截止阀、闸阀以及各种调节阀和安全阀的阀杆密封,这些组件一定要能长时间承受介质的压力、温度、腐蚀等多重挑战。
此次研发团队破局多个技术难题,使得产品在关键性能上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有部分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优化了国内核电阀门的设计和制造流程,也为实现真正的全流程国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汇博热能的成功来自系统的科研方法。总经理助理及技术部部长于翔麟表示,汇博热能不仅专注于新产品的研发,还致力于形成一整套专用技术和材料的产业化链条。为此,他们自主研发的高温度高压力疲劳试验装置,可以模拟核电工程尽可能真实的工况,以确定保证产品符合严苛的运行指标。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与吴江市东吴机械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等合作单位紧密合作,将金属波纹管的原材料制备、设计研发、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进行深度整合,使得科研成果能够真正的完成产业落地。于翔麟指出:“我们正在慢慢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主导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说要积极安全有序地发展核电,而汇博热能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多年来我国在核电领域依赖国外技术及产品,造成了“卡脖子”的尴尬局面。然而,汇博热能此次成功的产业化研制,使得这一局面慢慢的出现转机。由于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超越了部分进口同种类型的产品,他们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为各大在建核电项目提供了稳妥的技术保障。
作为一家专门干金属波纹管研发的公司,汇博热能积极向市场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不仅助力国内核电站建设,还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了重要基础零部件。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钱江指出,汇博热能在技术专利化、标准国际化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努力,已申请国际专利1项,并进行了多项技术标准的制定。
展望未来,汇博热能将在产品研制方面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张文良表示,他们将坚持“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策略,在确保现有产品质量的同时,深入挖掘第四代核电技术的核心部件需求,提前布局有关技术。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促进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实现更高质量的技术突破。
总之,汇博热能在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将引领国内核能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国家的核能事业做出新的贡献。疫情后的复苏和全球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让创新显得很重要,而汇博热能的努力也昭示着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无论是对行业内人士,还是对热爱技术的普通民众,汇博热能都在用实力证明:自主研发,造福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