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栋梁!黄旭华院士去世揭秘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传奇历程!

文章出处:产品中心 发表时间: 2025-02-09 13:21:19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共有四个设计师,总设计师彭士禄,副总设计师黄旭华、赵仁恺、黄伟路,自此全部逝去。

  黄旭华院士生于1926年,他总结自己为什么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他说自己的人生是在日本飞机在头顶轰炸时决定的。

  1954年,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下水了,彻底打破了国际军事平衡。在没有洲际导弹的年代,一艘核潜艇意味着它可以在任意时刻出现在我国领海周围。可能就是这一个时候,黄旭华院士再次感受到当年日军轰炸机在头顶空中轰炸时的危急时刻。

  那个时候朝鲜战争刚停战一年,中美关系正处于冰点。你要知道直到今天,某一艘核潜艇的突然消失,都会让对手心惊胆战。而那个年代,核潜艇是水下力量的最高境界。

  可是当时的党和中央并没那么乐观,寄希望于苏联。因为当时开始,伟人和中央就决定要造了。

  1949年,当时这一个国家唯一能造的精密器械就是汉阳军工厂的步枪和每年十几辆的山炮。但是1955年,中央就做出决定要发展国防尖端武器的决策了,和核潜艇都被同时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8年的时候,中国第一个核反应堆正式运行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像个梦一样。九年前,这一个国家还什么都要进口呢,到了今天,这个小岛还保持这个状态,但是当时刚建国九年,转眼就做了核反应堆。

  1958年,中国核潜艇研制就拉开了序幕,彭士禄作为总设计师。七月,黄旭华调往北京负责核潜艇的整体设计。

  彭士禄院士负责主持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他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动态的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构型、控制棒组合形式等重大关键技术。

  黄旭华院士则先后担任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的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他主持完成了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工作。

  他带领科研团队共同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包括核动力装置、耐压艇体结构、艇体线年,当时我们曾经寄希望于从苏联得到技术,可是当时赫鲁晓夫已经解决了国内反对自己的政治对手,并且在伟人的帮助下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广泛的传说,就是我国根据国外的潜艇杂志图片,还有核潜艇玩具,发展出了自己的核潜艇外观。可是这一个故事原型来自1987年发布的关于黄旭华院士的报告文学《赫赫无名的人生》里面的一段。

  因为根据彭士禄和黄旭华院士的回忆录说,他们当时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论文。那么你要知道,这些技术资料和论文应该才是真正的信息源自渠道。

  而那时候起,黄旭华他作为顶级机密工程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他和家里只能书信往来。由于顶级保密需求,他不能讲,也不能提自己干什么。

  这些年,国内总是有一些拿出国外的书来讲,说自私驱动社会进步,可那是资本主义社会。而在中国却是正是黄旭华这样的院士,无私奉献几十年,才能让祖国有可能抗衡世界顶级大国的能力。

  当时美苏两国为了谨慎,他们先把核反应堆安在常规型号的潜艇上,然后再建造水滴型的常规动力潜艇,两者都成功了。然后他们在建造水滴型的核潜艇。

  1966年,他就建造了1比1的全比例的模型,以解决设备、仪表、系统管路、电缆的合理分布和精确定位问题。其实这也是苏联核潜艇制造的传统方法。

  我们是当时继美苏英法四国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从那以后,我们也可以悄无声息的消失几个月,让别的大国心惊胆战地盯着自己的领海了。

  而正是黄旭华院士这样的国之栋梁,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才让我们在国际封锁下完成了我们自主研发核潜艇的创举。

  在之后的1988年,黄旭华院士在南海组织做了中国第一次核潜艇极限深潜实验。这一次极限深潜实验那是非常非常的危险,可是他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数据,他亲自坐镇这一次极限深潜实验,这也是世界第一次核潜艇总设计师参与极限深潜实验的。

  1963年,美军长百十号核潜艇做了极限深潜实验,沉默了129名官兵,无一生还。1968年苏联K27做极限深潜试验,核反应堆出现故障,险些沉默。

  但是黄旭华院士他坚持他要亲自坐镇潜艇,拿到第一手的实验数据。而执行深潜的就是他设计的第五艘核潜艇,代号404。真正的科学工作的人根本就不怕牺牲。

  当时下潜到240米的时候,潜艇就发出了那种恐怖的咔咔声。我们看所有的那些潜艇电影都经历过,但是真的在现实里要比那个恐怖太多了。

  当时监测的427个部位里面,24个都有泄漏现象,其中滴落19处呈现4种喷射一处上浮。以后发现除了铺板变形、较高弯曲装饰板开裂外,其他所有的位置均恢复原状。

  这次实验结束以后,黄旭华他就申请回家跟家人相见。那时候母亲已经95岁了,而他也已经62岁了。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我们的祖国天降一群英雄开始建设这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尊严,奉献了几十年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的流。正是黄旭华院士这样的英雄,他们见过旧时代的苦难,他们一心想用他们的脊梁扛起一个强大的中国。